近期,全國各省陸續發布了十四五規劃,對于煤炭行業來說,可以分別從供應地和需求地來看。經中國煤炭資源網整理發現,總的來看,不論是講“強度”也好,“規模”也罷,主產地省份基本都提出“合理控制煤炭開發”,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走綠色發展之路。
從全國范圍來看,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大前提之下,煤炭作為減排主力,控制開發將是大勢所趨,預計全國煤炭工業十四五規劃中,減煤和綠色發展將成為主旨。而開發布局方面與十三五規劃應該相差不大,畢竟,我國煤炭資源儲量不均是不爭的事實。
煤炭工業十三五規劃中,針對煤炭生產開發布局曾提出:“全國煤炭開發總體布局是壓縮東部、限制中部和東北、優化西部。東部地區煤炭資源枯竭,開采條件復雜,生產成本高,逐步壓縮生產規模;中部和東北地區現有開發強度大,接續資源多在深部,投資效益降低,從嚴控制接續煤礦建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生態環境脆弱,加大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協調力度,結合煤電和煤炭深加工項目用煤需要,配套建設一體化煤礦。”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新批復核準的煤礦,基本上也都在西部地區,其中以新疆為主。雖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四五規劃尚未發布,但從新疆建設兵團十四五規劃中也可以看出這一趨勢。
0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建設兵團十四五規劃提出,有序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合理增加煤炭產能,減緩外購煤炭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關停一批煤礦。到2025年,兵團大型煤礦產量占比顯著提高。
預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針對煤炭生產建設的規劃與新疆建設兵團的步調將基本一致,更加注重“增加煤炭產能和產量”。
02山西省
而對于中部省份的山西來說,屬于“限制”地區,但山西省作為煤炭“老大哥”,從煤炭資源儲量到煤礦企業規模均在國內數一數二,即便是在“合理控制”的情況下,其煤炭產量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都將維持在10億噸以上。山西省能源局發布的公告顯示,截止2021年2月底山西省共有生產煤礦671處,其中有發布產能公告的有634處,合計產能101410萬噸。而這還僅僅是生產煤礦,山西還有數量較為可觀的建設煤礦,以及產能置換礦井。
也正因如此,山西省十四五規劃中針對煤炭開發只提到:“要合理控制煤炭開發規模,原煤產量穩定在10億噸左右”,而更多的則是要“加快煤炭綠色低碳清潔高效開發利用”。
綠色發展方面具體規劃為:促進煤礦智能化發展,推進“5G+”智慧礦山建設,用科技手段實現煤礦本質安全和減員增效。開展新建煤礦井下矸石智能分選系統和不可利用矸石全部返井試點示范,因地制宜推廣矸石返井、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無煤柱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推廣煤與瓦斯共采技術,探索實施煤炭地下氣化示范項目。推進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將碳基新材料作為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大幅提升煤炭作為原料和材料的使用比例。到2025年,推進煤炭智能綠色安全開采和高效清潔深度利用居于全國領先水平。
03內蒙古
再來看煤炭行業中的“后起之秀”--內蒙古。疫情發生之前,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內,內蒙古月度原煤產量居全國首位。之后,在疫情、環保和涉煤倒查二十年的眾多因素影響下,再次讓位于山西省。但即便是西部地區,受控于草原生態環境脆弱,也不提倡大力開發煤炭資源,而是要“優化”。
因此,內蒙古十四五規劃提出:煤炭產能動態穩定在13億噸左右。但相較于山西省,內蒙古十四五規劃中除了“合理控制煤炭開發強度”外,還提到要“有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也就是說相較于現有的產能來說,尚有增加的余地。
國家安監局發布之前的公告顯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內蒙古共有生產煤礦383處,合計產能8.97億噸/年。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內蒙古累計原煤產量10.01億噸。眾所周知,煤炭產量規模一定是明顯小于產能規模的,也就是說,事實上,截至2020年底,內蒙古煤炭產能就已經遠超10億噸了。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張占軍之前曾透露,2021年春節期間,經過努力調度,春節期間內蒙古正常生產煤礦數量達197處、產能8.6億噸/年。也能從側面說明實際產能遠在10億噸以上。呼和浩特日報2021年年初曾報道,僅2020年10月以來,內蒙古新增生產煤礦就有26處,產能合計1億噸/年。
在綠色發展方面,內蒙古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加強煤炭分級分質利用,推進煤基多聯產示范,加大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綜合利用;以鄂爾多斯地區為重點,適度發展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產業。按照“產業園區化、裝置大型化、產品多元化”要求,高標準建設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
事實上,內蒙古能源局2020年10月份發布的《關于促進全區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就曾提出,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消費需求,統籌煤炭資源賦存條件、生態環境承載力,優化提升鄂爾多斯煤炭產能,嚴格控制烏海、棋盤井、阿拉善等地區焦煤等稀有煤種產能,“十四五”期間,全區煤炭產能動態穩定在13億噸左右。
同時優化開發布局,統籌資源稟賦、先進產能建設、環境容量等,在鄂爾多斯等地新建一批現代化大型礦井,科學釋放優質產能。嚴格新建煤礦準入,原則上不再新建露天煤礦,嚴格控制煤與瓦斯突出、沖擊地壓煤礦,新建井工煤礦規模原則上不低于300萬噸/年,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發展方式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04陜西省
至于主產地之一的陜西省,其十四五規劃并未將煤炭單獨列出了,而是放在了整個能源行業中。陜西省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持續優化煤炭產業結構,推進轉化項目配套和資源接續的現代化礦井建設,推動大型煤礦智能化改造,打造綠色智能煤礦集群。到2025年,全省原煤產量達到7.4億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陜西省原煤產量為6.8億噸,也就是說整個十四五,陜西省原煤產量增量不到1億噸。
在綠色發展方面,陜西省提出,推動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拓展煤油氣鹽多元綜合循環利用途徑,發展精細化工材料和終端應用產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強化多能融合,全面提升能源化工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有序推進煤炭分級分質梯級利用、煤油共煉等示范工程,發展高端化、差異化聚烯烴產品,合理控制煤制乙二醇規模,突破煤制芳烴技術瓶頸,推動向下游聚酯、工程塑料、特種橡膠、高分子復合材料等高附加值產業延伸,帶動相關專用化學品和醫藥中間體、高端碳材料、服裝面料、化纖包裝等產業一體化發展。
其他次主產地中,因既是周邊供應地,同時受限于自身產量不高,穩定供給保障能力較差,一邊計劃增加產量,一邊增加儲備以提高本省供給保障能力。
05甘肅省
其中甘肅省提出,加大煤炭勘探力度,有序釋放先進產能;推進煤炭項目建設,著力打造煤炭產運儲銷體系,提高煤炭安全穩定供給保障能力,到2025年,力爭全省煤炭產能達到9000萬噸/年,煤炭供應有進有出、平衡有余。
一邊要支持平涼至隴南煤炭運輸通道建設,滿足隴東煤炭外運川渝等地區需求。推動嘉策鐵路電氣化改造、酒額鐵路建設,提升北煤南運、蒙煤內運通道轉運能力。大力推進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強運行調節,保障煤炭安全穩定供應。
同時還要依托現有酒嘉多式聯運物流園建設河西煤炭集散基地,建設金昌、嘉峪關儲煤基地,保障河西地區用能安全。完善甘肅煤炭交易中心功能,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覆蓋全省、鏈接西北的現代煤炭交易體系。
06貴州省
西南地區的貴州省提出,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優化煤炭產能產品結構,推動煤礦改造提升和大中型煤礦建設,推廣使用煤礦機器人,提升產能利用率,生產煤礦綜采綜掘基本實現智能化,煤炭產量達到2億噸。
同時完善電煤等煤炭產品儲備制度,繼續實施“基礎存煤+季節性存煤”存煤制度,推進煤炭儲備和物流中心建設,謀劃建設分品種煤炭儲備基地。(中國煤炭資源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