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河北魏縣李大汪村是國家級貧困村。2016年,一建公司與該村結成幫扶對象,成立駐村扶貧工作隊,劉匡秉成為一建公司駐村第一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發展生產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他剛到村里就積極謀劃產業發展,把目光盯準了該村的200畝集體財產——林場。林場由30多戶村民種植,由于諸多原因,承包費難以收繳,多數村民不能受益。同時,種植產品單一,沒有規模,效益低下。守著金飯碗,過著窮日子。
“發展立體種植,實現規模經濟。保證公平競爭,惠及全村百姓”。劉匡秉在充分調研后得出這一思路,并且得到了鎮黨委、村兩委及大多數村民的認同。
思路雖好,落實有難度。在競聘承包人時出現了問題,村民都想競聘成功,幾個大姓家族代表互不相讓,爭的面紅耳赤。有的村民提出把林場平均分到每戶,有的提出按前后街分村,林場平分……初來乍到的劉匡秉遇到了難題。
他走到村民中間、走向田間地頭,多次與村民接觸,談心聊天,征求意見。村民們都認為林場經營方案很好,但為什么不好落實?因為對主要干部有意見,吃低保不公、林場收入賬簿不公開、集體的林場老百姓沒有得到實惠等等。掌握了大量情況后,他與相關人員反復協調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做工作,逐個解決老百姓關注的問題。村民們看到新來的書記真為百姓想事兒、做事兒,心氣兒順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他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重新組織對林場的承包,產生了令人信服的兩名林場承包人。
好的思路需要一個好班子、好帶頭人去落實。劉匡秉多次向承包者介紹貸款政策,聯系單位購買農產品,幫助拓寬產品銷路,解決各種問題。現在的林場,形成了以梨為主、林下經濟并存的種植結構。今年產梨40多萬斤,利潤近30萬元,每年上繳村承包費8萬元,村集體收入翻了4倍。為村民提供了120多個用工崗位,月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村集體有了收入,免去了村民的衛生費,并為村民交了種植保險。村民嘗到了甜頭,承包人也嘗到了甜頭,今年他們又流轉了100畝土地種植蜜汁梨,還要建冷庫,形成種、儲、批的產業鏈,將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一建公司 牛鑫斌)
相關文章